首页 > 市场调研

来源:驻奥克兰经商处 类型:编译 分类:调研

2024-06-05 07:54

新西兰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呼吁加强与亚洲合作

新西兰广播电台6月5日报道,新西兰金融科技行业专家表示,新西兰应该加强与亚洲的合作,以扩大市场规模,刺激行业增长。

报道称,金融科技是新西兰增长最快的科技行业。根据新西兰金融创新和技术协会(FinTechNZ)最新发布的报告,新西兰金融科技行业的总收益从2013年的1.6亿新元增至了2023年的26.4亿新元,增速是过去十年其他科技行业的四倍。

2023年,新西兰金融科技市场收益的84%,即22亿新元来自海外,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主要由几大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包括北美(增长26%)、欧洲(增长29%)和澳大利亚(增长30%)。

长期以来,新西兰金融科技公司都更倾向于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市场开发。不过行业的一些专业人士表示,新西兰本地金融科技公司也应该考虑亚洲市场,加强与亚洲公司的合作。该协会执行董事贾森·罗伯茨表示,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在商业实践上正经历非常快速的数字化转型,新西兰不应该在竞争和创新上落后。

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支付方式越来越“无现金化”,金融服务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型。2020年至2025年,全球无现金支付量预计将增加80%以上,其中亚太地区将引领这一增长,该地区的无现金化交易量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109%。

新西兰普华永道合伙人斯瓦蒂·帕里克表示,亚洲人口众多,吸引了更多投资进入该市场,从而扩大了整个金融科技版图,亚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对于金融普惠性的支持性监管体系,都进一步推动了以亚洲为后盾的数字支付生态系统。

普华永道的报告还指出,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正在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以“超级应用程序”作为支付平台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典范,用户能够仅仅通过使用二维码就可以购买食物、衣服,以及支付交通、教育和娱乐等费用。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70%,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亚洲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微信支付于2016年底正式登陆新西兰市场。支付宝则从2013年开始为中国游客提供跨境支付服务,并于2017年正式登陆新西兰。两者的跨境支付业务目标受众主要包括中国游客,在新西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等。

然而,新西兰存在截然不同的数字环境。罗伯茨表示,新西兰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围绕完善的西方模式建立的,通常使用银行卡来完成大多数交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亚洲社区中站稳了脚跟,但目前尚未被新西兰人广泛使用。新西兰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没有使用与海外相同级别的技术。

报道称,支付宝出境业务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访问新西兰的中国游客,以及在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和中国国内一样的二维码扫码支付服务,线上小程序服务,但目前这些服务并没有针对新西兰本地人开放。支付宝已经和新西兰银行(BNZ)达成合作,可以向本地企业提供支付宝作为支付选项。这位负责人表示,“与本地主流银行合作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与BNZ的合作标志着我们被当地认可并且接纳,密切合作并进入到新的阶段。”

微信支付澳新区域负责人表示,新西兰的主要商户,如The Warehouse Group、Pak'nSave超市、免税集团Lagardère和DFS,以及Farmers、Smith & Caughey's等购物中心都可以提供微信支付。其中,商家扫描的快速支付和二维码支付被行业伙伴统称为扫码支付,目前在新西兰市场上已经很普及。主流的支付机构和POS商,如Windcave、Verifone、Adyen等均已在其设备上支持该支付模式,并广泛将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大型商户及中小商户。微信支付将持续在探索与新西兰科技公司的合作。

帕里克表示,新西兰一旦开放银行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实施消费者数据权法规(CDR),新西兰金融科技将出现非常显著的增长,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广泛使用的二维码支付有可能会在新西兰普及起来,“数字支付的普及率将在新西兰继续上升,将会有向数字支付、二维码和移动支付的转型。支付和其他平台之间将会有很多整合。但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加重视安全性,预防欺诈以及数据隐私。最重要的是新西兰监管体系的发展,必须跟上这些不断变化的形势”。

罗伯茨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新西兰较晚采用消费者数据权法规已经阻碍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投资和创新能力,“我们看到新的规则和法规即将出台或计划出台,届时会看到创新和新产品,其中可能包括诸如支付宝、微信以及其他海外而来的竞争对手的扩张。”

当被问及平台的安全流程时,微信支付澳新区域负责人表示,用户安全和数据隐私是微信支付的首要任务,微信禁止任何犯罪行为,并投入大量资源来打击网络诈骗,微信支付还致力于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支付宝发言人表示,该平台遵守中国相关法规,严格保护用户隐私,支付宝的政策还保证不会以任何形式与第三方共享用户的个人和银行信息。